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上海闵行区康复医院一康康复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上海闵行区康复医院一康康复以及上海闵行区餐饮什么时候开始恢复营业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闵行区哪年成立
1992年9月26日,国务院决定撤销上海县和原闵行区,建立新的闵行区,以原上海县和闵行区的行政区域为新闵行区的行政区域。
闵行区地域原属上海县,上海县始设于蒙元时期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秦、西汉时闵行区地域半数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其余部分分属会稽郡娄县/海盐县。
东汉、三国、两晋时闵行区地域仍半数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其余部分分属扬州吴郡娄县/海盐县。
隋时闵行区地域已基本全部露出海面,此时属吴郡昆山县。
唐时闵行区地域属江南东道苏州华亭县。
北宋时闵行区地域属两浙路秀州华亭县。
南宋时闵行区地域属两浙西路嘉兴府华亭县。
蒙元时期在江南行省设置松江府,在松江府下设上海县,此时上海县约相当于目前的闵行区加上老市区,县城位于今黄浦区境内。
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上海县境内某处始有敏行之称,明朝正德七年(1512年)该处改称闵行(今闵行区南部靠近奉贤区处)。
满清时期,上海县属江苏省松江府。
中华民国时期,1914年上海县隶属江苏省沪海道,1927年7月7日,上海县境内的东北部被割出并升级为上海特别市(即后来所谓的老市区各区),其余部分保留为上海县。成立之初上海县治所未迁移,暂寄居上海市境内。
1931年6月,上海县政府迁至北桥镇(位于现沪闵公路北松公路口)。
抗日战争时期,隶属伪上海特别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恢复上海县。
1958年1月,上海县划属上海直辖市。
1959年12月,以原上海县南部的闵行镇和吴泾地区设立(老)闵行区,其余部分仍为上海县。第二年,上海县政府迁至莘庄镇。
1964年6月,(老)闵行区撤销并入徐汇区,并改为闵行、吴泾两个街道。
1981年2月,重新恢复(老)闵行区。
1992年9月26日,国务院同时撤销(老)闵行区、上海县,合并成为新的闵行区,区政府位于莘庄镇。
上海闵行属于哪个区
上海闵行属于闵行区。
闵行位于上海市中部,形似一把“钥匙”,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靠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
闵行原来是上海县,1981年,恢复闵行区。将徐汇区的闵行、吴泾地区和上海县的15个大队划归闵行区管辖。
1992年,撤销闵行区、上海县,设立新的闵行区。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
闵行区辖3个街道、9个镇:江川路街道、龙柏街道、古美街道、莘庄镇、七宝镇、颛桥镇、华漕镇、虹桥镇、梅陇镇、吴泾镇、马桥镇、浦江镇。
上海市闵行区都有什么路
闵行区的道路主要有漕宝路,七莘路,顾戴路,
中春路,沪闵路,吴中路,莲花路,莲花南路,
虹梅路,虹梅南路,龙吴路,浦星公路,
三鲁公路,陈行公路等,通海路,梅州路等。
闵行区隶属上海市,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上海市重要对外交通枢纽、上海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技创业区、物流中心。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地域腹部,东与徐汇区相接;南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接壤;北与长宁区毗邻,[1]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有七宝古镇、锦江乐园等。1959年12月,以原上海县闵行镇和吴泾地区设立原闵行区;1981年2月,恢复原闵行区;1992年9月26日,撤销原闵行区、上海县,合并成为新的闵行区。
上海同康医院是个什么医院
上海同康医院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一家民营综合二级型医院,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双柏路888号,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医院斥巨资打造优美温馨的就诊环境,是一所集保健、医疗、康复为一体,以专科为特色的新型综合医院,2013年2月被纳入医保定点医院
上海新增确诊1例,是不是要取消低年级开学
不建议低年级开学,身体最重要的,身体好才是革命的本钱,现在疫情有回升趋势,这个时候选择全部开学非常不安全,而且7月1日就放暑假了,没有必要为了1个月的时间来承担这么大的风险。
上海闵行区餐饮什么时候开始恢复营业
这得等待有关方面统一安排。至少还要等待一段时间。
闵行区的由来
闵行之名最初出现时,其区域仅指的是如今的江川路街道部分地区,即横泾港汇入黄浦江处两侧,其中心位置在横泾港和沪闵路之间。1960年1月将闵行划为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后,“闵行”成了区名,闵行镇成了历史政区,当地人约定俗成地将闵行镇这块地方称为“老闵行”。
明弘治年间(1488-1505)闵行已成集市,名曰“敏行市”(《弘治上海志·市镇》),是最早的地名记载,迄今已有500多年,亦称“敏航”“闵港”(《明史·张经传》)。明正德七年(1512)的《松江府志》已记载为“闵行市”,为闵行有文字记载之始。正德十五年(1520)松江府水灾绝收,横沥、沙冈、竹冈因地势高亢有收,附近灾民多到闵行贸易,闵行日趋繁盛。
嘉靖三十四年(1555)三月,明总督张经令游击将军邹继芳、总兵俞大猷、参将汤克宽分屯闵行、金山卫、乍浦,联防御倭。1630年版《崇祯松江府志·兵防》首记“闵行镇”。1663年版清《康熙松江府志·兵防》与所附《松江府海防图》均记“闵行镇”。明末清初时的闵行镇,既是上海县商贸集镇,又是府城松江的军事重镇。随着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清乾隆八年(1743)的《大清一统志》和乾隆十五年(1750)的《上海县志》中,已记载称闵行为镇了。民国初清史馆编写的《清史稿》记载:“上海冲……镇四:吴淞、乌泾、吴会、闵行。”闵行也成了清代上海为数不多的经济中心之一。
清宣统三年(1911)根据民政部自治章程建立闵行乡,闵行镇归其所辖。民国17年(1928)7月上海市、县分治后,改闵行乡为上海县第一区(有3镇35乡)闵行镇仍归其所辖。1937年沦陷后,上海县和闵行镇的区划屡有变动。至抗战胜利后才恢复原建制。民国35年(1946)11月,经江苏省民政厅批准,取消区公所体制,将上海县内42乡镇归并为21乡镇,闵行镇由县直接管辖。民国37年(1948)8月,上海县进一步扩并为4乡6镇,并视事业繁简,将乡镇分为甲、乙两级,闵行因是经济中心,定为甲级镇。
1945年8-10月上海县政府所在地(三林)
1959年12月2日,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析上海县闵行、吴泾地区建上海市闵行区。1960年1月上海县撤销闵行镇建制。是年1月闵行区人委诞生(驻沪闵路213号),3月闵行区人委建闵行镇街道办事处(下称街道),4月闵行镇街道和一号路街道合并为一分社。1961年9月闵行区人委撤销一分社更名为一号路街道。1964年5月上海市人委撤销闵行区,原辖区域划归徐汇区,徐汇区人委将一号路街道、浦江街道合并为闵行街道。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复恢复闵行区。次年6月闵行区政府撤销闵行街道,同时建华坪路、碧江路街道。
1960年-1992年上海县政府所在地(莘建路张家花园)
1992年9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上海县和闵行区,设立新的闵行区,区人民政府驻莘庄镇,以原上海县和闵行区的行政区域为新的闵行区的行政区域”(《上海县年鉴·特载(1993)》),11月2日下午,在马桥影剧院召开干部大会,正式宣布“撤二建一”。新闵行区政府驻莘建路180号,1993年11月迁入沪闵路6258号新址,莘庄由此成为新闵行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现今闵行区人民政府驻地莘庄镇鸟瞰
2000年10月闵行区政府撤销华坪路、碧江路街道,成立江川路街道其东南端正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居民区,原有的明、清、民国住宅已于上世纪末拆除,历史上的闵行正在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如今仅剩一个公交线路徐闵线的终点站“闵行”可供人追溯。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