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浦东新区发展乏力原因,以及蚌埠发展的怎么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台湾现在是什么样一个发展水平
判断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是要根据几项重要指标的。
比较直观的有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GDP),先行指标(leadingindicator),个人消费支出,和失业率,还有工业生产指数,消费物价指数,等几个主要的能反应经济基础,最终才能总结一个地方的经济财力和发展水平。
先说下台湾从2017年的第一个季度的经济增速,台湾2016年有七个月是蔡阴文执政,经济成长是1.5%,比15年要好一点点。17年的一季度台湾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56%,最新的2季度与三季度目前内地没有数据,不过台湾方面在根据第一季度的情况推算17年的台湾总GDP增长为1.95%,比16年的经济成长要好。“虽然台湾人均2.2万美元,大陆只有8000美元,但是台湾的生活品质不如内地”,拿一个2300万人口的地区和一个14亿人口大国来比较是不科学的。台湾很小,台湾在大陆和境外的台商拉高了人均数据,一个富豪就可以拉高几百万人,而人口才2300万这种被拉高的人均没法体现台湾的发展水平。
反观大陆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前3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9.33万亿元,同比增长6.9%,由于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估计全年的GDP维持在6.8%上下。广西
大数据的增长是远超过台湾的。失业率台湾是在亚洲都有排名的,据一位在广西经商的台湾商人在天涯网和大陆网友对话中透露,“台湾很多的基础建设落后大陆起码20年,一些地区房屋都比较简陋,没有物业管理,没有配套设施,花园,没有人车分流,街道破旧。车就停在马路边。
这位台商说起台湾的亲戚来广西南宁探望他,对他家的居住环境非常惊叹,其实他家装修相比一些大陆人家算一般,只不过有专用书房,实木地板,整体厨房,镶嵌入式电器。他还表示台湾的年轻人没有几个有汽车驾照的,几乎都是人手一辆机车。在公共交通方面,发达的网络交通,电子支付,基础设施,台湾差的不止点点,所以总得说生活品质远不如大陆”。--以上引用的是天涯网的网名桃园阿靓的台商原话。
蚌埠发展的怎么样
蚌埠目前发展在安徽来说还是可以的。安徽北部缺乏大城市。无论是省会合肥还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芜湖、马鞍山,甚至是具备旅游资源的黄山、宣城,全部都集中在安徽的中南部。北安徽的默默无闻,几乎已经到了让人忘记这个地区的地步。可其实安徽北部有一座隐藏的大城市,在民国时代是这个省最重要城市。“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一句谚语通俗地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心声。珠城蚌埠位于淮河之滨,北方说你她是南方,南方说她是北方,北方和南方牵着手,坐在高高的淮河岸上……在历史风云流转中,滔滔不息的淮河水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珠城儿女,也孕育出源远流长的蚌埠文化。我们的父辈常说,直至今天的年轻一代也会津津乐道……不仅经济发达,在政治地位上也受到各方的重视。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观察这座铁路拉来的大城市——蚌埠。在民风习惯上,蚌埠则是兼具北方的豪迈与南方的委婉,细细了解一个蚌埠人会有剥洋葱的感觉,一层一层地反转,没有止境。但在历史上,蚌埠并不是一座重要的城市。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明清时期,蚌埠一直都以怀远、凤阳、钟离等名字存在着,所辖区也经常在各个省级和地级实体内被分割合并。即使到了民国时期,由于安徽局势始终比较混乱,各地筹备建市的计划往往胎死腹中。蚌埠在抗战前后有过多次率先建市的机会,但最终都因为条件不齐备而作罢。一直到抗战结束的1947年,蚌埠才终于获得了国民政府的批准,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市级单位。安徽地处长江中下游,合芜蚌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安徽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的有效抓手。我们从地里位置上看安徽省地处祖国南北东西的中心地带,合肥是祖国东西南北米字形航空航线的交汇处,蚌埠更是在南北地理分界线上,蚌埠从一个小渔村逐渐变成民国时代繁华的都会。由于交通突然变得方便,蚌埠的商贸条件也一下子变得优秀起来。这里很快成为了安徽中北部粮食转运的枢纽,从铁路发往上海的货车源源不断,俨然是华东铁路的咽喉。即使时至今日,蚌埠仍然是全省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农业时代的蚌埠,各方面条件都很优秀。横跨淮河中游的水利条件,和淮南平原的平坦地形,让蚌埠的农业价值很高。一直到今天,蚌埠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输出城市。再加上淮河中的水产和早就发育成熟的副食品产业,蚌埠被称为鱼米之乡并不算过分。当前,蚌埠市正在围绕建设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以落实新发展理念为主题,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和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电子信息、硅基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化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蚌埠创新资源丰厚,拥有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7所国家级研究院所、安徽财经大学等12所高等院校。近年来,蚌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了浮法玻璃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国家级研发平台,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166个,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成功创建省级硅基新材料制造业创新中心。从“傻、大、笨、粗”到“高、精、特、优”,蚌埠主攻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主攻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主攻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如今,蚌埠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电子信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功入选省硅基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2017年,全市战新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5.2%,位居全省第1位。
总结:做为安徽前沿城市之一的蚌埠我是十分看好的,也许老工业城市时候的风光渐渐远行与省内合芜马等经济方面拉开了一定距离,同时又被安庆,宣城,滁州等地赶超之势头,但安徽的皖北带动还是需要一个核心龙头。目前而言,蚌埠为皖北与皖南除合肥外最优的地理核心中心位置,蚌埠是个包容的城市,它能容下更多人的梦
最近国家重新提起了西部大开发!西部城市是不是将迎来新的发展
一、“西部大开放”的历史脉络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思想。中国的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其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5%。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部大开发”战略应运而生。2000年1月,国务院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总理担任组长,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副组长。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和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包括但不仅限于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如青藏铁路、公路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系列的工程项目;对于西部地区的人才支持,如鼓励大学生志愿者投入西部建设中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利用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对于西部地区建设进行扶持;积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绿水青山;近年来的精准扶贫,西部地区也是扶贫的重点与难点,在精准扶贫的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自实施以来,可以看到“西部大开放”对于西部地区的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出台背景与特征
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发布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在意见中指出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建设需要打好三大攻坚战、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等要求。如何理解本次中央发布的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意义,成为大家关心的议题。
笔者认为应当从两个角度来看待本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一方面,从长远来看,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基本战略思想之一,从三个角度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都是势在必行的。第一,中西部地区整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促进西部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是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是“先富带动后富”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的体现;第二,由于疫情和中美贸易战所导致的贸易脱钩,以及中美之间的政治经济不稳定的国际局势,使得中国首先需要做好内部的协调治理和发展,做好国内国外两个循环,只有在做好国内形势的协调和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日益增长的风险;第三,中国最大的发展潜力来自于内部的需求,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大背景和疫情、国际形势导致的出口乏力导致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内需的重要性。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做好西部的开发和发展,能够提振国内需求,有利于“六稳六保”的实现,同时一旦内需得到刺激,也为外部工作提供了调整的时间。因此,本次出台的意见可以被视为长期以来的政策中的一环,其思路上是一以贯之的。
另一方面,与以往的“西部大开发”所不同的是,本次两会前所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有其特殊性。具体而言,本次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更加强调面向未来的新技术驱动发展。《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这些方面的侧重也与近年来我国的发展趋势有着密切关系。为了对冲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经济冲击的负面影响,近期财政发力进行基础设施投资,而本轮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强调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投资力度,这一点也集中体现在了本次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通过强化面向未来的技术扶持与相关设施的建设,也能够起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效果,与以往的政策相比,可能更加具有针对性。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