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籍贯江西 宝安区籍贯江西

大家好,关于宝山区籍贯江西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宝安区籍贯江西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李岱江今年多大岁数
  2. 郑和祖籍是哪里人
  3. 上海籍贯写沪还是上海
  4. 上海人的籍贯填什么
  5. 江西赣州这个地方怎么样

李岱江今年多大岁数

90岁。李岱江,男,吕剧小生。祖籍山东莘县。1933年12月生于山东省莘县城内文昌街,1944年莘县解放后,入世隆抗日完小学习。1949年秋考入平原省阳谷县安乐镇师范学习。1951年参加平原省聊城专署文工队。其间参加《宝山参军》、歌剧《王秀鸾》、评剧《子女婿》排练和演出。1952年参加平原省文艺整风,其间排演并演出了以评剧形式演出的“救济(急)包”。

郑和祖籍是哪里人

郑和原姓马名三宝,云南昆阳(今晋宁区昆阳镇)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郑和六世先祖赛典赤·赡思丁,是元初来自中亚的色目贵族,是布哈拉国王穆罕默德的后裔,曾任云南行省平章,追封为咸阳王;即在昆阳住家,这就是郑和是昆阳人的由来。

上海籍贯写沪还是上海

上海籍贯的人都是写上海宝山或者是浦东,青浦,金山等等,目前在上海市区居住的居民,大多数是从外籍转入的虽然工作和居住在市区,但籍贯还是外省市。另外沪是上海的简称。

上海人的籍贯填什么

上海人,一般有三个籍贯,来自江苏的打工人,比如扬州三把刀,做菜修脚剃头。来自浙江的小商贩,宁波汤圆。还有就是老松江本地人。一般在上海三代就算上海人了,其实也没有硬性的规定。籍贯就是你祖上来自哪里,中国人有祭祖寻根的习惯,山好水好不如家乡好。建设家乡是很多人的理想。

江西赣州这个地方怎么样

赣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秦灭六国后,公元前214年开始,这里就有县郡建置;唐代,随着梅关古驿道和赣江水路南北大通道的开通,这里成为“五岭之要冲”、“粤闽之咽喉”;到宋代,赣州“商贾如云”,成为当时全国36大城市之一;赣州也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自唐代至清末,赣南中进士和状元550名。新中国成立后,赣州成为全国的特别行政区,后改设赣西南、赣南行政区、赣州地区行署,199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

赣州气候宜人,资源丰富。境内群山环绕,江河纵横密布,概称“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里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呈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这里森林矿产资源丰富。全市森林覆盖率74.4%,是全国十八大重点林区之一,具有发展柑桔尤其是脐橙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现已探明的固体矿产种类达64种其中黑钨储量全国第一,稀土储量全国第二,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之誉,是全国重点有色和稀土金属生产基地。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就设在赣州的瑞金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大批开国元帅将军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举世闻名的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也是从瑞金和于都等地出发的。当年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参战的有近60万人,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0.8万人,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7.5%,江西的43.4%,这里的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解放后,1955—1965年授衔的人民解放军将军,赣南籍的有132名,其中上将3名、中将10名、少将119名。

赣州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与香港一脉相连的东江源头三百山;有江西母亲河赣江的源头石城石寮岽;有巍然高耸的八境台和郁孤台、岩深谷幽的通天岩、岭南雄关梅岭以及保存完好的宋代城墙、七里古窑遗址等历史文化名胜;有风光旖旎的翠微峰,陡水湖等自然景观,有风景如画的阳岭天然公园、九连山自然保护区、99座并峰的武当山;更有以“红色故都”瑞金为中心的近代革命史迹群落。全市现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7处,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9个。千百年来,张九龄、苏东坡、文天祥、王阳明等文人墨客都曾在赣州感世访古,咏诗作赋,尤其是辛弃疾一首《菩萨蛮》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更是千古传诵。赣州亦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闽粤赣三角地带中客家人聚集较多的地区之一,客家人占赣州总人口的20%,赣州地区的客家人主要由明清时期从粤北梅州等地迁移过来的,与闽、粤、台、港、澳有着独特的地缘亲缘关系,2004年世界客属第十九届恳亲大会在赣州成功召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赣州将以建设成为赣闽粤湘四省边际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体制;重点打造脐橙和钨、稀土、氟盐化工产值超百亿元的四大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有色冶金及新材料、食品、机电制造、现代轻纺、新型建材、制药等六大主导产业;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打造绿色生态和环境友好型赣州;努力实现由行政区域大市向经济强市、资源大市向工业强市、人口大市向商贸中心城市的跨越。

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尤其是撤地设市以来,赣州加大投入,主攻工业,扶持龙头,做大产业,经济发展取得明显进步

正在加载赣州市

。一是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增强,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98.01亿元,增长12.7%;实现财政总收入38.35亿元,增长22.2%;产业结构层次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比重由1998年的38.7:28.3:33.0调整为28.6:33.4:38.0。二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32亿元,比1998年增长1.4倍,工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2%;目前工业企业逾3000家,以烟酒为主的食品工业、以稀土和钨为主的有色冶金、生物制药、设备制造和建材等主导产业发展迅速;全市建成16个工业园区,其中1个省级重点园区,1个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工业园。三是农业结构优化,果业、商品蔬菜、草食畜禽和特种水产、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尤其是以脐橙为主的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达102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1600多个。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增长9.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增长13.97%。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形成,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海关、商检、口岸、保税仓库等涉外机构健全,已同美国、日本、德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利用外资位于全省前列;先后与美国麦克伦市、上海宝山区和静安区、辽宁锦州市结为友好城市,瑞金市与日本汤原町结为友好城市,参加了霍英东先生倡导的粤赣湘“红三角”经济圈。所有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赣南果业股份公司上市,非公有制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为42%,投资、财税、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改革顺利进行。五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京九铁路贯穿赣州7个县(市、区),赣龙铁路全线贯通;赣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105等四条国道两纵两横通过赣州市,实现90%以上乡镇通水泥路;赣州黄金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南昌等航线;航运与长江相连,可通沿海各港口,赣州四通八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已形成。2004年实际使用外资5.39亿美元,居全省第二;外贸出口2.89亿美元,增长122%。

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环境日趋优美,城市文化内涵日趋丰富。城市化率由1998年的14.5%提高到2004年的28.5%,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至173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扩大至3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一系列称号,力争在2015年前将中心城区建设成为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赣闽粤湘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

城市社会事业和居民生活,全市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学科门类齐全的教育体系,有驻市普通高等院校3所,市属高等院校2所,成人高等院校4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6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另有职业高中、技校和中小学共4000余所。全市共有文化机构615个,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9个,公共图书馆18个,博物馆、文管所14个。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2.6%、93.8%。全市计划生育率92.33%,人口自然增长率8.17‰。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城市文明水平和公民思想道德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人口减少,“两个确保”、“一个低保”得到巩固提高,“三条保障线”已建立,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88元,增长9.8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增长13.97%,城市、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03%和51.43%,分别比1998年下降7.46%、5.25%。

You May Also Like

More From Author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