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上海浦东新区居民被迫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问下上海浦东新区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问下上海浦东新区***或者松江附近的
兄弟说的不错,我也很奇怪为什么有的人甘愿一天12小时苦苦上班,也不愿意出去闯荡一番。如果说累,那么我觉得一天12个小时的生活才叫累。不论是心理还是身体上分析。既然你能想通就应该找出新的出路,苦一定要吃,要吃的明明白白,吃不明白的苦,如同行尸走肉。
上海在历史上有哪些重大变革
上海古代史:春秋时属吴国东境,战国时属楚国,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公元四、五世纪时的晋朝,松江(现名苏州河)和滨海一带的居民多以捕鱼为生,他们创造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当时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宋末置上海镇。1292年(元)设上海县。明兴盛,1553年为抵倭寇筑上海城,归属南直隶松江府管辖,松江府辖境为全国最大的棉纺中心,被誉为“衣被天下”。清朝沿袭明制归属江南省松江府,设江海关。上海近代史:1、1842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屈辱地签订《南京条约》。
上海成为条约中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开埠。2、1845年11月,以《虎门条约》为主要依据的《上海土地章程》订立,具体规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围、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则等内容。这个章程的颁布,宣告英租界的辟设。而美、法两国也紧随英国之后相继辟设租界。租界的辟设使上海成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3、洋务运动期间: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4、1869年,铁匠作坊主方举赞在上海开设的发昌机器厂,率先使用车床进行生产。该厂发展迅速,至80年代已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5、二次革命: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宣布独立,举兵讨袁,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相继宣布独立。6、1915年9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8、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通过最高最低纲领。9、1927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0、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412反革命政变。11、1932年在中国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12、1937年淞沪会战抗战是抗战初期初期第一次大规模会战。13、1943年初美英与重庆国民政府改订了新的条约,放弃了在华租界。14、1945年上海光复,此后到1949年5月,上海一直由国民政府接管统治。15、1949年5月28日,上海解放。现代史二、现代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周恩来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2、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后来,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成立。4、2001年,在上海举行了第九次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5、2010年,上海举办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
上海历史起源
一、上海之名的由来
上海的简称沪,与沪直接有关的是“沪渎垒”古迹。沪即是一种捕鱼的工具簖(duan断),是用竹子编成的。当地人用此插入江海中,潮来沉没,潮退又露出,鱼随潮而来,被竹子拦住,故海称沪海,江称沪渎。梁简文帝吴郡石像碑称:“松江之下,号曰沪渎”,《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松江东泻海曰沪海,亦曰沪渎。”古人称松江下游为沪渎。但古人指的松江下游是指今距苏州城不到百里的一段吴淞江。而沪渎垒在青浦县东北旧青浦西沪渎村。从广义来说,沪渎统称松江下游;唐宋以来松江下游已伸展到上海境内,故上海又称沪。
?二、上海的形成
上海城区至迟在九世纪已形成。唐开元初兴建的第一条海塘——旧瀚塘,对上海形成具有决定意义。从此,海塘内土地免除海潮的侵蚀,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保证。当时属昆山县土地日见辽阔,户口日增。
由于近海,则是天然的盐场,土地含卤量高,农业生产并不发达,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个时期的开发,到了宋朝,随着东南沿海贸易日益发展,华亭以东海滩不仅是重要盐场,而且是个重要的海口。于是北宋末在此设立舶提举司和榷货场,以管理诸蕃贸易,并设立上海镇。到宋朝,由于吴淞江上游日益淤浅,下流也随之狭窄,海船已不能直接进入青龙镇,故宋末设上海镇,在今上海旧城。
?元代,上海继续迅速发展,市场贸易日益茂盛,户口骤增,“民物富庶”。于是,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以华亭县东北的长人、高昌、新江、海隅五乡始置上海县,县治即今旧城。这时上海县辖境较大,包括今青浦、南汇、川沙三县,南北四十八里,东西达百里。
明代的上海县更为繁华。永乐时又凿通范家浜,交通便利,北方的商人到上海贩运布匹,南方的商人则运糖到上海,把棉花运回南方。到这时期棉花已成为上海的主要经济作物,而织布则是农民的主要副业。明代中叶,我国沿海倭寇侵扰日益严重,为了抵御倭寇,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年)始筑城郭,城周九里,高八尺,开设东、南、西、北、小东、小南六门,城周开城壕。即今上海旧城(上海城垣于公元1912年后拆除,旧城垣遗址在今人民路)。明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一经济中心,政治作用也日益加强,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城市。这时上海辖境南北九十里,东西达一百六十余里,面积达二千平方里。
?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户口日增,沿海土地猛涨,明末清初陆续在上海县境内设立三县。嘉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划上海西部三乡为青浦县。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又在上海南部设南汇县。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划浦东高昌一带设立川沙县。
这时靠上海县治最近的有一范家浜,北入吴淞江,南接黄浦水。至明代,情况更严重,吴淞江上游逐渐淤塞,太湖水无法宣泄,通
清代的上海不仅是东南沿海的经济中心,也是贸易中心。上海地处滨海的优越地理位置,早已引起英国商人的注意。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东印度公司向英国政府建议,要以上海为北方通商枢纽。此后又多次派人窥视上海要求通商,都遭到拒绝。
公元1842年,英国用炮舰攻打吴淞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从此上海被迫开为商埠,法美日等国接踵而来,他们在上海划定租界,使租界面积达四十六平方公里,成为全国大城市租界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在划租界的同时,帝国主义攫取各种筑路、驻扎军队、领事裁判等权。他们还开银行,倾销商品,开设工厂榨取大量的高额利润,把上海变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地,从此上海以“冒险家的乐园”而闻名于世界。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