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上海浦东新区基层治理,浦东共有几个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浦东共有几个镇
浦东是上海市的一个行政区,共辖29个镇(含五新镇)。这29个镇分布于浦东各个角落,在面积上也有大小之分。其中,面积最大的是南汇镇,面积为878.9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是周浦镇,仅有16.5平方公里。除了五新镇外,其他镇的名称都与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等有关,如川沙镇、金桥镇、高东镇等。这些镇都是浦东的基层行政单位,担负着服务本地居民、推进当地经济发展等重要任务。
天津市滨海新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级别一样吗
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都是国家级新区,行政级别上同属“副省级”,但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交通、与市中心的联系和呼应来看,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的级别
滨海新区、浦东新区分别坐落于天津和上海,天津和上海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上海是华东经济中心、天津是除北京以外的北方经济中心;上海有黄浦江、上海港、东方明珠、陆家嘴,天津有海河、天津港、黄海之眼、于家堡。更重要的是上海、天津同属直辖市,行政级别以上。
再说两市下辖滨海新区、浦东新区的级别:
从行政区划上来看,本质上滨海新区、浦东新区都是“县级”,但行政级别上同属“副省级”,是我国唯有的两个正式副省级建制的城市新区。
同样的道理,两个新区下辖的镇、街道则属于处级单位;区委书记、区长为副部级。
总而言之,在行政级别上,天津和上海同属直辖市,下辖的两个新区行政级别也一一对应,没有什么区别。
级别相同,差别在哪里?
虽然级别一样,同属副省级,但从某些方面来看,浦东新区远领先于滨海新区:
首先,经济规模上,在2016年前,滨海新区GDP突破万亿大关,远远高于当时的浦东新区,在当时号称中国第一新区。但到了2016年,天津市GDP总量被重庆市超越的同时,滨海新区GDP也从万亿掉到6654亿,总量被浦东新区超越。也这是从该年起,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从区位优势来看,滨海新区接河北、辽宁、渤海湾、山东黄河三角洲,配套不如浦东所接的苏南地区。再者,滨海新区距离天津市区有40公里的路程,基本相当于另一个城市了,难以依托天津市区的资源;反观浦东新区,位于上海市市中心腹地,与杨浦区、徐汇区、黄浦区毗邻,能很好地借助市中区资源。
从交通来看,滨海新区依附海河、浦东新区依附黄浦江,水路较为发达,不分伯仲。但是,滨海新区距离天津市区较远,地铁也不多,与市中心联系并不紧密;反观浦东,地铁网密布,从浦东到徐汇、杨浦、黄埔、静安并不难,交往频繁。
从产业结构来看,滨海新区在人才、教育、医疗等方面远不及浦东,更多的是依托港口发展制造业,蓝领、操作工居多,第三产业还有待开发,同时如何从天津市中区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到滨海新区就业、落户也值得深入研究一下;而浦东新区教育、医疗条件基本与市中无差别,毕竟浦东浦西只隔着一条江,吸引高层次人才是没有问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浦东企业总部多、金领白领多、高素质人才多的原因。如果把两个新区比作两个城市,滨海新区类似于慕尼黑,制造业发达,还有很大经济转型、经济升级的空间,毕竟不能对不起“新区”二字;浦东新区类似于纽约,第三产业发达。
滨海新区
陆家嘴
其实两个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潜力也可见一斑,从观念和思想的角度来看,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更多的是按照国际惯例办事,机关单位更倾向于“服务型”,而天津地处北方,相对来说较为保守,裙带、官本位的思想还是存在的,创新能力不足。
再者,天津这个区位上还有一个毗邻的北京,资源和对人才的吸引能力都强于天津,更强于滨海新区;而上海这个区位位置上,上海是“老大”,对人才的虹吸作用不是天津能比拟的。
写在最后:
综上来说,滨海新区和浦东新区的行政级别是一样的,都是副省级,但虽被赋予副省级城市新区,而且在全国是“唯二”的,单从目前的发展势头、产业结构、配套、人才、医疗、教育等方面来看,浦东新区的发展潜力更大一些,滨海新区应该深刻研讨以下如何与浦东对标了,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还存在大有作为的空间。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重庆两江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的行政级别相同吗
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都是我国的国家级新区,二者的经济管理权限非常高,相当于副省级、省级,但行政规格仅是正厅级。
首先,介绍一下二者的基本情况。
虽然都是国家级新区,但是浦东新区和两江新区有一个显著的差异:
1、重庆两江新区只是一个功能区,不是一个行政区,只设党工委和管委会两个管理机构。
在民政部公布的县以上行政区划中,并没有两江新区的名字,两江新区的管辖范围分属于“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3个市辖区(行政区)。
2、上海浦东新区既是一个功能区,也是一个行政区,属于上海的市辖区,设有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完整的管理机构。
浦东新区是民政部备案的一个行政区划,代码是310115。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市辖区,浦东新区属于县级行政区划,不属于地级行政区划,设置基层人民法院、县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武部。
然后,介绍一下二者的行政规格情况。
目前,国家级新区都由国务院批复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因此,国家级新区会承接部分省级经济管理权限,一般认为拥有副省级的经济管理自主权。
但是,经济权限和行政规格是两码事情,享有副省级经济权限的不一定就是副省级规格!
目前,真正有文件支撑、得到国家认可的副省级行政区划仅有15个,包括5个计划单列市和10个省会城市。
除此之外,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都不是副省级行政区划,至于两江新区,仅仅只是功能区,更没有副省级行政区划的说法!
另外,有些朋友将一把手的个人级别和机构的级别划等号,认为一把手是副省(部)级的,机构也是副省级,这其实也是错误的。郑州、长沙、昆明这些省会城市的书记都是副省(部)级,但都属于地级市,只是正厅级规格。
浦东新区、两江新区的情况与此类似,书记都由市委常委兼任,个人是副省(部)级。但是,书记这个职务仍然是正厅级,属于低职高配。最明显的例子,两个新区的书记由所在直辖市的市委进行任免,而副省级区划的书记必须由中央进行任免!
同时,浦东新区的区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两江新区的管委会主任都是明确的正厅(局)级干部,都是明确的市管干部!
因此,浦东新区、两江新区都是正厅级规格。
当然,浦东新区也好、两江新区也罢,跟其它市辖区相比会重要很多、地位也要高很多,从其它市辖区到新区任职属于典型的平调重用。
综上所述,浦东新区是拥有副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正厅级行政区,四套班子都是正厅级机构,区委书记个人高配副省(部)级。
而两江新区是拥有副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的正厅级功能区,党工委和管委会都是正厅级机构,党工委书记个人高配副省(部)级。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
上海垃圾分类,从中能找到什么出路
2018年3月,上海市发布《关于建立完善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2020年将建成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并在居住区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2018年4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该行动计划是对《实施方案》的细化落实。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上海所有区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的居住区垃圾分类实际效果要达标。
分区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全面覆盖。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安排,上海市2018年先确保所有企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并在静安、长宁、杨浦、松江、奉贤、崇明等6个区和其余各区2个街道(镇)率先实现居民家庭“一严禁、两分类、一鼓励”,也就是严禁有害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日常干、湿两分类,鼓励资源回收。2019年,在之前6个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的基础上,黄浦、徐汇、普陀、闵行、嘉定、金山等6个区实现全覆盖,全覆盖的区达到12个。此外,浦东、虹口、宝山、青浦等4个区50%以上的街道(镇)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全市70%以上的居住区垃圾分类实际效果要达标。
重点在运输车辆和中转设施的改造。2018年,上海开始显著增强垃圾车的“辨识度”,方便老百姓监督垃圾车是否专车专用,将张贴3000余辆干垃圾车辆的识别标志;新增16辆有害垃圾专用运输机动车;色彩喷涂400余辆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全市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达640辆。2019年,全市湿垃圾专用收运车辆将达780辆;2020年,达920辆。中转设施方面,2018年上海41座大型中转站将实现干、湿垃圾分类转运,市属中转码头还将设臵45只湿垃圾专用集装箱;2019年、2020年,湿垃圾专用集装箱将达到90只、180只。
在积极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外,上海还加大对垃圾分类的软实力的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市、区、街镇三级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监管系统,加大对基层各环节分类不到位的管理力度。此外,上海积极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机关、进校园、进课堂”,重点深入开展中小学垃圾分类教育。《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主要内容。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施行。目前,上海正在稳步推进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市覆盖,包括社区内“撤桶”、生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不少小区规定了7时至9时、18(或17点30)至20时两个时间段投放垃圾。这些举措都意味着上海即将进入生活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
分类、中转、回收全流程体系逐渐推进。上海市2019年将改造1.7万个垃圾箱房投放点,减少道路废物箱。目前上海市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完成约1.03万个,其中,静安、长宁、杨浦、松江、崇明、奉贤六区已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全市60%垃圾投放点完成容器、标识、收运体系规范配套。截至4月底,上海已全面完成41座中转站分类改造,已建成可回收物服务点4237个、中转站109个、集散场6个,实现可回收物分类量2580吨/日。上海街头废物箱已经由原先的9万只减少到去年底的7万只,未来将会进一步减少,这表示上海市正在对居住区垃圾投放点进行销项式管理。
大力提升末端处理能力。末端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方面,目前上海市已建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18座:包括垃圾焚烧厂9座,日均处理能力达13300吨;填埋场5座,日均处理能力达15350吨;大型湿垃圾处理设施4座,日均处理能力达1030吨。除此之外,其他中小型就地就近湿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863吨/日。而根据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上海全市干垃圾焚烧处臵能力要达到1.93万吨/日,湿垃圾处理能力要达到4300吨/日;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要达到3.28万吨/日以上,其中湿垃圾处理能力要达到7000吨/日。对比规划产能与现有产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绿色账户”是上海市在垃圾分类激励机制上的创新,实际上按照互联网的思维,可以算的上是互联网+垃圾分类。其模式就是鼓励居民垃圾投放时实施垃圾分类,干湿投放,分类投放可以扫二维码换取积分,积分兑换有价值商品,这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垃圾分类公司的思路。“绿色账户”本质上是对上海现有的垃圾物流体系一种互联网思维的优化,从工艺原理和链条上是完整的,可操作的。截止目前,“绿色账户”覆盖户数699万,发卡数量603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提高与前端分类相匹配的处理能力。要加快建立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相匹配的分类处理系统,加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采取长期布局和过渡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统筹解决餐厨垃圾、农贸市场垃圾等易腐垃圾处理问题,严禁餐厨垃圾直接饲喂生猪。
加快生活垃圾清运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处理,促进循环利用。干垃圾末端处理量减少,湿垃圾的分类处理量、可
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量相应增加。以上海为例,如果全面实行垃圾分类,湿垃圾分离量可能有更大的增长,而到目前湿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投运规模极小。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上海全市湿垃圾处理能力要达到4300吨/日;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能力要达到3.28万吨/日以上,其中湿垃圾处理能力要达到7000吨/日。目前仍有较大的处理缺口。我们梳理了上海湿垃圾处理规划、进展情况如下。
上海垃圾分类启动在即,2019-2020新增投资空间约29亿
2019年1月31日上海市人大通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如下:投放方式: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4类,且明确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是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制度;分类收运处置:使用专用车辆、船舶分类运输生活垃圾,不得将已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垃圾处理费: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逐步建立计量收费、分类计价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总量控制:各区人民政府按照本区生活垃圾处置总量控制计划,落实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措施;处置方式:有害垃圾采用高温处理、化学分解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湿垃圾采用生化处理、产沼、堆肥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置;干垃圾采用焚烧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置。
2018年4月上海市发布《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指出:到2020年全市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90%以上居住区实现垃圾分类实效达标;全市干垃圾末端处理量控制在1.81万吨/日以下,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到6300吨/日以上。
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规划带来的市场空间测算:2019-2020年建造/采购空间:以2018年3480吨/日数据为基数,2020年数据6300吨/日为目标值,通过两年间新增量和单位价格来计算,新增湿垃圾产能带来投资额约14亿元,湿垃圾收运车辆采购金额约0.64亿元;假设垃圾中转站平均处理能力为300t/d,单位造价10万元/(吨?日),其中设备投资占比假设40%,则平均每座中转站设备投资额约1200万元,垃圾中转站总新增投资额约12.12亿元。
2019-2020年建造/采购总金额约29亿元。
湿垃圾年运营市场空间:假设收运费和处理费分别为100元/吨、110元/吨,按照2020年湿垃圾末端处理量上限规划值6300吨/日来测算,湿垃圾年收运及处置运营市场空间约4.83亿元。
+ There are no comments
Add yours